肥胖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,過去最胖的國家是美國,今年已經被澳洲超越。身體質量指數是評估肥胖及過重的指標,算法是用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。理想身體質量指數為18.5到24,超過24便稱為過重,超過27就叫做肥胖。
古人稱增胖為發福,現代人卻視肥胖為健康及美觀的最大殺手。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比短期內期待瘦幾公斤重要 。
* 肥胖的11個關鍵期:
- 胎兒到5歲:
這個時期是人生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,研究指出,5歲的兒童如果肥胖,得心臟病的風險系數就會增加。
- 青春期:
青春期肥胖者,成年後超過50%的人會因肥胖導致的各種疾病死亡。
- 50∼65歲中老年:
在這個時期,體力活動較少,如果仍繼續保持青年期旺盛的食慾,勢必導致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沈積體內。
- 健康恢復期:
病後恢復期或輸血後休息期,或原來運動量較大而後來突然運動量減少的人,都很容易出現肥胖。
- 晚餐:
許多人習慣晚餐吃的很豐盛,有時甚至吃宵夜,殊不知,這種吃法最容易導致肥胖。
- 冬季:
天氣寒冷,基礎代謝下降。
- 新婚期:
據統計,在新婚後的半年中,新郎新娘的體重會增加3000∼5000克。這是因為新婚使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減少導致。此外,新婚後攝入的食品也往往很豐盛,這些也都為肥胖創造了條件。
- 節食的反復期。
- 職務晉升期:
升職後新的工作也會帶來新的壓力,導致或多或少的精神緊張,容易引起發胖。
- 哺乳期:
產後哺乳期堪稱是婦女“發福”的危險期,特點是臀部和大腿發胖。
- 戒菸期:
專家提示戒菸時期應該克制吃零食的衝動,最好把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多餐,每次少吃一些,有規律的多餐可以抑制饑餓感。
*控制體重及預防肥胖原則:
- 從小做起。
- 熱量要夠,營養要夠。
- 定時定量,勿暴飲暴食。
- 減重需持之以恆。
- 動起來(快走慢跑都好) : 運動可減重及改善心肺功能,最好維持每周至少5天,每天30分鐘以上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均是很好的有氧運動,要能持之以恆,長久下來可以達到良好效果。
*預防肥胖10個有效小訣竅:
- 每天三餐要定時定量,不可暴飲暴食。
- 吃飯不可狼吞虎嚥,或是邊看電視邊吃飯。
- 多花一點時間及工夫來烹調低脂健康食物。
- 讓甜食、零食、油炸食品遠離妳的視線。
- 肚子餓的時候,最好不要去超市購物。
- 邊看著自己的照片或鏡子吃飯。
- 讓情緒保持穩定,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運動。
- 記錄下吃飯的時間、地點和食物內容。
- 每天同一個時間(如早餐前)測量體重,並且做記錄觀察體重的變化。
- 每口飯菜至少要咀嚼30下才可吞嚥。
 |